夜
小
中
大
於李曜的出現使得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定的蝴蝶效應,他現在也不敢肯定李廷鸞是不是還會如歷史上一般戰死沙場,最後由李存勖即位。
李曜現在只能就事論事,認為李克用現在的培養目標是李廷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李曜自然深知自己鶴立雞群不是好事。李廷鸞年紀與李曜相差不大,但在軍中的威信顯然遠不如李曜,這對李克用而言,可能會覺得是一個威脅。
不過凡事有兩面,李克用此人頗為自信,沒準他會覺得只要他一聲令下,就足以壓服眾將的不滿,也沒準他覺得再有幾年的培養,李廷鸞的威信自然就能建立。
總而言之一句話,此事取決於李克用的態度。但是道理歸道理,有些事情李曜還得去做,譬如韜光養晦,譬如絕不主動攬權。
因此李曜雖然掛名邢洺節度副使,甚至洺州刺史的職務依然在身,他卻偏偏滯留太原,甚至請李克用將洺州留守的開山軍(原飛騰軍)所部調回太原,由李克用再派別部作為洺州守軍。
李克用對於留在自己身邊的部隊是相當信任的,因為他覺得以他在軍中的威望,只要軍隊能看見他,就絕不會背叛他。反之,這些軍隊被其將領帶在外面,那就有些說不準了,那種時候只能看其主將對自己的忠誠有多高。因此李曜這個做法,可謂深得李克用歡心,平日裏許多軍政要務的處理,都將李曜帶在身邊,隨時向他諮詢。
同時蓋寓對李曜也非常滿意。在蓋寓看來,李正陽是個真正的聰明人,在自己問他意見的時候,他會說出自己的意見,自己不問他意見的時候,他絕不插嘴半句。自己交代他去處理什麼事情,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完成,但卻從不居功,但凡有人提起,他都說是按「蓋僕射之意」處置,而實際上蓋寓自己清楚,很多時候自己只是叫他去辦,從未說過該怎麼辦。
謹慎、能幹、不爭功,想領導所想、急領導所急。這種部下,可不正是任何領導都喜歡的麼?因此,蓋寓對李曜的喜歡,恐怕更甚李克用。因此李克用培養的第一人肯定是李廷鸞,而蓋寓培養的第一人,毫無疑問就是他李曜!
李曜也確實不負重望,沒過多久,就讓蓋寓覺得全身心放鬆——包括軍糧的分配,都交給了李曜去辦。因為他發現,沒有把這件事交給李曜的時候,軍糧在運輸、儲存中都會有很大的損耗,而交給李曜之後,這種損耗頓時減少了大半。
到此時,蓋寓突然想通了。李曜手中那個軍械監自從分出許多「司」以來,幾乎把河東的方方面面都包括了進去,如今再把軍糧的調配權留在手裏也是白搭,因為軍械監幾乎包攬了軍糧的開墾、收割、儲存、運送……你光有個調配權,人家不配合也是白搭。當然,李曜並沒有不配合,每次蓋寓交代任務,他都答應得很快,只是再怎麼快,也不如直接把這茬事兒交給他自己處理來得快、來得好。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交權給他好了。反正他連洺州都不去,顯然是深知怎麼做一個好部下的……
且說李克用拜李存審為伐燕前軍大將,以十六郎李嗣本為副將,李嗣恩為都虞候,率大軍五萬來助劉仁恭;李克用自領大軍繼後,而李曜也領開山軍隨行。這一次出兵由於原開山軍副指揮使李嗣恩被抽調去了前軍,因此副指揮使為李承嗣。
話說這幽州盧龍軍,初轄幽、涿、檀、莫、瀛、薊、媯、順、平、營十州,李全忠為燕帥,於山後——即居庸關外,太行山北端至長城南的一片地區新設置新州,州治永興縣,今河北涿鹿。其子李匡威襲位,山後又置武州,治宣化縣,今同,於是盧龍已有十二州。
由太原通幽州有二路,一路由飛狐路東下太行,過義武軍易州地,沿途有祁溝關及涿州。道路最近,卻崎嶇,不便馬行,又須借道他境,雖說義武軍的王處存乃是盟友,但畢竟不是全然一家,仍是多有不便。故而李克用選擇第二路,北上過雁門關,由代北巡於山後,這也是是李匡威當年救援雲州之路。這條道路比較平坦,水草豐富,然而沿途仍有新、武、媯三州及居庸大關。李存審前軍先行,輕鬆拿下武州,李匡籌急派高思繼兄弟領兵三萬救援新州。兩軍於是相遇於段莊。
這算是一場雙方都早有預料的遭遇戰,戰前李存審見高思繼殺到跟前,大喝一聲:「手下敗將,今日還敢再來受死!」
高思繼正憋了一肚氣,窩着滿腔火,要來報堯山之仇,回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