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李二有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也有,這很正常。
就好比此時,李二想以博大的胸懷接納薛延陀,從根本上,將薛延陀和大唐融為一體。
姑且不論他能不能做到這一步,但從長遠的角度上來說,如此做終歸是沒錯的。
包容,本就是漢家文化的強項。
可房玄齡等人心有不安,也正常。
漢家文化的包容性雖然極強,但漢人對異族的戒備之心也是極重。
沒辦法,無數年的紛爭,彼此之間想要建立信任,談何容易。
別說房玄齡等人不安,就算李二的政策實施下去,那些異族也絕對會懷疑李二的目的。
當然,這都是後話。
當下,房玄齡離開後,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公廨,打發了隨從之後,便一個人伏案疾書。
他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既然意識到了,剩下的就好辦了,那就是解決它。
這一日,整個長安其實都不安靜,除了他們這些朝堂大員在議論紛紛,那些百姓聽聞李靖班師回朝,一個個也是激動不已。
雖然大戰與他們無關,但誰又不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
相對來說,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其實更加淳樸,國家越強,他們越高興。
說句不該說的,只要朝廷的軍隊能打勝仗,哪怕見天的打仗他們都樂意,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他們巴不得大唐打遍天下無敵手,至於什麼窮兵黷武,呵呵,他們不懂,也不願意懂。
他們懂的道理很簡單,朝廷的軍隊越強,他們就越安全!
就在這種歡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之下,時間一晃而過,轉瞬便是李靖大軍凱旋的日子。
這一日,整個長安城近乎萬人空巷。
以房玄齡為首的文武百官更是出城數里相迎。
整個流程繁瑣而又無趣,不過好在大家都有了經驗,倒是不至於出什麼岔子。
等李靖帶着人回到皇宮的時候,李二正在太極宮外候着。
作為大唐的皇帝,他自然不可能親自出宮相迎,說實話,他能站在這裏等着,那就是給了李靖天大的殊榮。
「大將軍辛苦了。」看着李靖一身雖然看上去鋥光瓦亮的鎧甲,李二尤為感慨地說了一句。
說着,李二還拍了拍李靖的肩膀,順勢還在李靖的盔甲上多打量了幾眼。
那一道道新舊不一的刀槍箭痕,仿佛都在證明李靖這些年立下的不世之功。
「末將復命。」李靖躬身道。
他出征時接的是李二的天子令,所以這會兒,哪怕是他想要卸甲,那也得李二點頭。
在這事兒上,李二自然也不會為難他,聞言當即便高聲道:「卸甲!」
隨着他的一聲令下,李靖和其親兵紛紛開始卸甲。
當一副甲冑取下恭恭敬敬的擺放在原位的時候,這也就意味着這一次的出征,正式結束了。
「大將軍辛苦了!」等李靖等人卸完盔甲,李二又說道,話還是那句話,語氣也還是那個語氣。
「陛下言重了。」卸完甲,李靖拱手道,「此番出征失利,微臣難辭其咎。」
一聽他這話,眾人都明白,這說的其實是東征高句麗失利的事情。
不過這事兒大家還真怪不了李靖,哪怕是李二也沒有因為此事兒而遷怒過他人。
無妨。李二擺了擺手,道,「前隋煬帝曾數次東征高句麗,卻皆失利而回,這足以說明高句麗的難纏。
此番,我大唐不過是動用了極小的兵力便有了如此戰果,怎麼能說是無功而返?」
對於高句麗有多難纏,李二其實心裏也清楚。
而且打仗的事情,哪兒有那麼事事順遂。
一開始,李二就擔心高句麗將大唐拖入無盡的戰爭泥沼中,所以本身就沒派出多少人,這會兒戰事失利,又豈能因此責備眾人。
李二這人吧,缺點很多,一堆堆的,用那些憎恨李二的人話來說,他這一生的斑斑劣跡,罄竹難書!
但在這事兒上,李二決計不至於。
高句麗是塊怎樣難啃的骨頭,不單他知道,滿朝文武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