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柴江和李光民的關係,顯然要比蘇睿和李光民的關係牢靠得多。
柴江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已經和李光民相識——當時李光民創作了一首歌曲,找了好幾個歌手都不能讓他感到滿意,後來還是找到柴江,終於決定把這首歌交給柴江來唱。
最後《夢裏的歌謠》風靡全國,也成了柴江音樂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而後,柴江和李光民一直保持着聯繫和合作,柴江本身也是一位有着很強創作能力的音樂人,而且他對音樂的熱愛也是李光民非常欣賞的。
雖然李光民很少會把自己寫歌成就了誰掛在嘴邊,也很少會在媒體面前誇誇其談。
但在媒體問到柴江的時候,李光民都很欣賞地說柴江是一名極具創造力的音樂人,對音樂的理解和造詣超過了歌手的水平,更稱他是不只是歌手、音樂人,還是一名音樂上的藝術家!
也正是因為這樣,柴江來羊城,提前就跟李光民聯繫過,也從李光民得意的賣弄中,知道了楊謙是他徒弟的情況。
「給大家介紹一下,楊謙,咱們這次錄的歌《把根留住》的詞曲作者,一位非常年輕、非常有天賦的青年音樂人,同時,也是我的徒弟……」
李光民的介紹,柴江沒有一點意外。
倒是其他人一陣譁然,尤其是柴江一直笑呵呵地留意着的蔡華紅,她驚訝的表情,顯然是這會兒才想起來——剛才柴江賣的關子,原來在這兒啊!
不過,蔡華紅很快就恍然大悟了。
原來是李光民的徒弟,難怪曲風這麼復古,這樣子,楊謙年紀輕輕就創作了《把根留住》這樣的歌曲,似乎就能說得通了!
但李光民好像聽到了她的心聲一樣,他又補充着介紹一句:
「不過,大家不要誤會。小楊雖然是我的徒弟,但那也只是上個星期才剛剛開始跟我學習編曲。他優秀的詞曲創作能力,是源自於他自身的勤奮好學,以及他自身非常出色的作曲填詞天賦,跟我可沒有關係!」
李光民用開玩笑的語氣,澄清了這個關鍵的問題。
老先生做人還是非常光明磊落的,他不屑於、也不需要用徒弟的成就、作品來為自己臉上貼金。
這也是為什麼李光民在一次採訪中,很坦蕩地談起了早年給港城音樂做配曲的經歷——都是扒別人的曲子,換一下詞,自己配上樂器,再拿出去賣。
「八十年代開始的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有版權的概念,不管是粵省,全國的流行音樂,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但後面包括李光民在內的國內音樂人,就開始寫屬於中國自己的音樂了,在他們的筆下,民歌寫出了流行的范兒,西北民歌的音調和搖滾的融合,也開啟了「西北風」的熱潮!
李光民沒有對外吹噓過他做的是最早期的「國風」音樂,但他一頭扎進了音樂創作里,幾十年如一日地尋找着文化傳承與流行音樂的契合,不做實驗性的音樂,只做大眾喜歡、大眾認可的音樂!
這也是為什麼十多年前,他退休以前,還能做出幾首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而不是像很多老一輩的音樂人那樣,寫的歌讓年輕人都聽不下去了。
扯得有點遠了,李光民現在正在跟這些明星藝人介紹着楊謙,他對楊謙的讚揚和認可,讓很多人聽了之後都覺得難以置信。
比如說蔡華紅,她剛才還以為楊謙是因為跟着李光民學,才寫得出這麼優秀的作品來,現在發現,自己又想錯了!
又比如說蘇睿,李光民對楊謙的青睞、稱讚,讓他產生了一些恍惚感。
三十年前,李光民對自己,好像也是這樣的態度吧?
蘇睿記不太清楚那個時候李光民跟自己說的話了,他只是記得,在朋友的邀請下,李光民看了自己的表演,然後請自己前去交流的場景。
那個時候,李光民眼裏滿是欣賞,而自己也以為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伯樂。
畢竟,那個時候,李光民寫歌捧紅了柴江的故事,在羊城早就流傳了兩年!
但為什麼,李光民後來沒有給自己寫類似《夢裏的歌謠》這樣的佳作呢?
蘇睿人生的轉折是因為李光民,但他人生的輝煌卻跟李光民沒什麼關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