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大涼軍兵力頗為有限,能分到柴桑的兵力自然更加有限,總共就只有兩萬兵力自柴桑開始向建鄴方向進軍。
而在北岸,同樣也有一萬軍隊往東方進軍,直指廬江,進軍速度幾乎相同,作為策應,逼迫聯軍要在大江兩岸同時迎戰。
自江夏之戰後,大涼軍大勝時其實有機會直接推到廬江的,特別是還有壽春軍插了一手,讓徐州軍的處境更加惡劣。
不過項陽力排眾議,故意回縮兵力,沒有動廬江。
故此,徐州軍才能守穩廬江。因為廬江之地重要的戰略作用,只要掌控這裏就能穩固大江防線,對徐、揚二州的防守都有着重大意義,袁立明知道廬江已經近乎是「孤城」依然不捨得直接放手。
不過,徐州軍不像大涼軍一般講求精兵策略,即使遭到重創之後,依然有足足三萬兵守,而且還是守城方,面對大涼軍「僅僅」一萬軍隊來攻,他們絲毫不慌。
廬江依然掌控在盟友手中,也是揚州水軍敢於深入到荊州水域作戰的底氣所在。
……
項陽並沒有親自指揮南北兩岸的任何一路大軍!
南岸征討軍自然是由易秋嫻一併統御,而北岸的前線大將,則是霍飛勇。
項陽自己是偷空跟着孫月影來到了荊州最大的造船廠之內。
在這裏,沿江竟然有六艘大型戰船同時開工,雖然這個時代的船台遠不像項陽穿越前的時代那麼龐大而複雜,但依然顯示出驚人的規模。
這種規模,至少在關中甚至整個北方都不可想像。
項陽看着各處船台上熱火朝天的場面,心中欣慰,不枉他大力恢復造船行業,招攬各方的船匠師傅,政策上也大力鼓舞造船。
不過,項陽特意前來造船廠,並不是為了看大家熱火朝天的場面的,而是來「接收成果」的!
自江陵南下之前,項陽靠着自己的記憶力還有對水流的認知,給老船匠提供了一些思路,現在老船匠們已經根據他的要求試製出了新式的戰船。
項陽自然喜出望外。
憑良心講,項陽對於造船和船體的認識實在是很少,對比起他搞出來的火藥配方以及初級火槍和火炮工藝,新的煉製鋼鐵工藝等,實在是粗略許多。
本來項陽都不敢奢望手下的工匠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決掉工藝上的難題,搞出新式的戰船,沒想到他們交出了超出自己期望的答案。
孫月影帶着隱隱的興奮道:「陛下的思路實在是太棒了,各位老師傅都交口稱讚,說是沒有您的提醒,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完成這種新式的船型。」
孫月影自然已經見過所謂的新船型,看她激動的樣子顯然是非常滿意的,連帶着項陽也提高了心中的期待。
「呵,好漂亮啊!」
項陽眼前一亮,首先就被出現在眼前的船身線條吸引住了。
這可是一艘千料大船,船身雖然龐大卻並沒有顯得臃腫,看起來極具流暢美感,讓人忍不住暢想它在大江甚至是海上行駛時的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姿。
雖然更加修長的船身不利於載人載貨,不過項陽是準備在這種戰船上面擺上更加先進的新式武器,載人的劣勢並不嚴重。
而且更加流暢的線條可以讓它發揮出速度優勢,在船身下面還有幾片設計巧妙的「撥片」,使得它在湍急河段或者急速轉變之時更加靈活。
這還僅僅是表面上能看出來的,事實上,它的船身平衡設計也是讓船匠們費盡心力。
若是它能順利通過項陽的「驗收」,那麼,從關中運來的最新式火炮將有可能直接裝上船身!
第二代的火炮,其實還是沒有脫離於「初級火炮」的範圍。
因為項陽的要求,關中的研究院對於火炮的改進,最重要的就是放在了瞄準與火炮校正方面。
對於火炮的威力射程以及小型化,都暫時緩了緩。
「第二代」火炮,相對於第一代最大的改進自然也在這些方面,同時衍生出了一種「平射炮」,可以更加靈活地調整射界角度。
不要小看這種射界的調整,對於火炮的應用場景有極大的拓寬,使得初級火炮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