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劉其振和周文寒暄幾句後,馬上對劉若水揮揮手,示意他自己離去,自己則是笑着招呼周文進屋詳談。
周文也趕緊上攙扶着劉其振,兩人就一副叔慈侄恭的模樣、客氣謙讓一番就進了屋。
老張名叫張永福,山西太谷人,中等人家境,也上過幾年私塾。但其年少之時就比較孔武有力,又不知從哪裏學得了幾招實用拳法,自此就好勇鬥狠不願讀書,成天帶着一幫青皮在城中瞎混,漸漸在太谷城中也算小有名頭。
後來孔家老太爺健在的時候,鑑於清末世道混亂,孔家就在太谷縣城廣招護院家丁以作防備。
要知道,那時的孔家雖然還沒如今這般顯赫,但卻是孔聖人的嫡系世孫,名聲自然非同小可,一般人家就是想攀附也是無門。現在孔家要招家丁護院,那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多少人家打破腦袋也想把自己的子弟送進來。
張永福本就小有武名,加上世代居住在山西,家世也算清白,而且家裏又送上重禮求到不知是張家幾代遠親的縣太爺頭上。
經過縣太爺的推薦,張永福自然就成了孔家的護院。
要說張永福雖然年青,但在社會底層和江湖上也算頗有閱歷,練就了幾分眼色,加上又讀過私塾,能識文能數數,很快就在孔家那些家丁護院中脫穎而出。
在孔大先生和堂哥在教堂遇險之時,又是他帶人最先找到危在旦夕的孔大先生,跟追殺而來的義和團拳民拼死搏鬥,最終護得孔大先生這個嫡長子平安歸來,自此就受到了孔老太爺的青睞,沒過多久就成了孔家護院的頭目。
自此以後,張永福就跟孔家徹底綁在了一起,早先是跟着孔老太爺,後來又跟着孔大先生。
從山西到浙江、上海、南京,張永福對孔家和孔大先生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由於他膽大心細,手段狠辣,私下裏為孔家幹了不少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深得孔家信任。
隨着年紀的增大和孔家家底的日漸龐大,很多事情已經不用現在的張永福親自出手了,他的作用已經從動手上升到了動腦和指揮,成了孔家專門外部事物的總管,在黑白兩道都有了名氣,走到哪裏都要被人尊稱一聲「張爺」。
而這次孔家在太原的行動就是這位張永福全權負責的。
在來太原之前,孔大先生嚴令孔令麟和孔二小姐都要聽張永福的策划行事,可見對其人的倚重程度。
可惜的是,以前做這一類事情可謂從不失手的張永福,這次在太原卻是栽了個大跟頭。
他算是孔家的老人了,是親眼目睹了孔家如何從一個快要落魄的大戶,在孔大先生手上一步步走向強盛,最後屹立在民國最頂尖的豪門之巔,成為了這個國家最有權勢,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在他眼中,當世除了那位校長外,孔家放眼全國也再無敵手。
孔家想要的東西,就沒有弄不到手的,哪怕有時會採取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但事後也沒人敢來追究,甚至還有無數的權貴忙着來幫忙掩蓋,就為博得孔大先生的賞識和青睞。
加上他和孔家在山西也是有一些根基的,不要說被孔家經營得如鐵通也似的太谷縣,就是太原城裏也有不少小勢力想要藉此攀附,就比如哪個省黨部新來的任主任。
也就是因為孔家在山西有一些根基,所以孔大先生才會想着來謀奪周文的產業。
換做是宋家和劉家,哪怕有這個心,但對山西不熟悉的他們,即使明面上拿到了周文的這些產業,怕也是一時半會無法全部吞下去,弄不好還會被噎着。
但是,孔家的這次謀算卻是踢到鐵板上了。
要說這個老張也是操弄陰謀的老手了,這次他的策劃雖說不是天衣無縫,但也算得上環環相扣。
利用劉家三叔將劉若蘭帶走,讓傭兵團後院群龍無首在先,又暗殺老吳叔引起混亂在後,真正的目的卻是綁架李巧兒這個紫青紅藥的發明人。
而且在行動開始後,又帶着孔令麟及一幫隨從去了晉祠遊玩,把自己幾人的嫌疑是洗的乾乾淨淨。
就是他自認為已經如此周密的部署,卻是因為哪個姓周的手下能人太多而告失敗。
在他和孔大先生想來,既然姓周的去前線跟日本作戰,必然是精銳盡出、不留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