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系統來大唐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國事民事江湖事(第二更)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黃河的水流過了十多萬年經無數此改道,始終被人類利用與畏懼。

    不管後代的人怎樣把它叫作母親河,它跟母親卻沒有丁點的關係。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三門峽所在,天蒙蒙亮時圍攏了許多百姓。

    新的運河修通,繞開了最危險的三門。

    河水依舊浩蕩,卻少了湍急與暗礁,漁船撐着長篙一次次在運河中探底兒。

    挑擔子的人揚聲叫賣着早餐,圍觀的百姓大多選擇喝粥吃饅頭,帶葷餡的比素餡的貴一錢,素餡的比不帶餡的貴半錢。

    另外還有賣餛飩的挑擔子,一端直接挑陶爐,架鍋,燒焦碳。

    自從李家莊子給出焦碳製作技術,許多人用上了,單位時間內供熱不大,但時間長,耐燒。

    縴夫們感受着新的棧道,之前修的時候他們參與,沒有誰比他們更清楚縴夫怎麼修最好。

    棧道上旁邊岩壁處可把扶借力的地方太多了,用鐵鋦子砸進去,再釘干木頭楔子。

    一次釘好幾個小楔子,遇到水的話會膨脹,相互之間有擠壓力,還不容易把旁邊的岩石給擠碎。

    沒有木頭架子的棧道會在路上修出石頭的凸起與淺坑,儘量給磨光滑,這個是手扶與腳踩。

    險要地方的縴夫不允許穿鞋、戴手套,一旦脫落,整個隊伍跟着面臨危險。

    旁邊還有絞盤,繩子只要前面松一點,隨時能繞在絞盤上,大家可以歇一歇。

    上面額外多了一個滑道,有卡扣順下來,每個縴夫的腰和腿中間有個兜的繩結。

    繩結前面為活扣,一拽就開,避免繩結在某種情況下害了人。

    連着人工運河的清淤,一套設備一年維護,十萬緡。

    百姓們不懂得經濟,他們只認為陛下天恩,挖運河,本就少了許多人走三門峽死去。

    還有給縴夫們的輔助,行船速度更快,水流平穩,大家想賣東西,叫人撐着小船送。

    「好技術。」此地從施工便來了其他蕃邦的使臣,今日通航,倭國的使臣稱讚。

    「是錢。」旁邊吐蕃的使臣眼中只有錢,棧道上用了許多的鋼鐵,還有混凝土。


    縴夫們所用的繩子不再是麻繩,換成棉麻混紡的繩子,麻一律為細麻,更結實。

    大唐對棉花的製作工藝比之前賣的別處的白疊子好上許多倍,織完布後染色。

    白的不好洗,稍微髒一點,馬上能看出來。

    棉布怎麼洗?李家莊子發明了搓衣板。

    細麻製作的衣服用棒子砸,洗絲製作的在水中浣,

    棉布的容易砸壞,浣還浣不乾淨,於是有了搓衣板。

    搓衣板搓麻的東西手疼,搓紗的紗壞,似乎只為棉花而發明。

    「航運便捷,莫不是錢?」倭國人反駁吐蕃人,兩邊不挨着,他們無須給吐蕃人面子。

    有本事你吐蕃來打我日本,來,游過來。

    「與錢何關?」吐蕃這個使臣比較笨。

    「航行速度越快,物資流通越多,稅收自然增加。

    說是每年維護費用十萬,額外多賺的錢,遠超維護費用。

    基礎投入帶動經濟發展,不止大唐朝廷財政增加,沿岸百姓跟着過好日子。」

    倭國使臣研究得比較透,可聰明了。

    「聽聞李易不在長安,已出海,歸程於海州登陸。」

    吐蕃使臣被鄙視一下,裝着不生氣,說李易。

    「你吐蕃想埋伏?可用我們幫忙?」倭國使臣壓低聲音。

    「不,只是一說而已,何以埋伏,李東主對我吐蕃有大恩呢。」吐蕃使臣咬牙切齒。

    他可不信倭國人,自己萬一一答應,對方告密怎麼辦?

    正如對方所表現的樣子,知道自己的吐蕃打不過去,所以對吐蕃不見絲毫敬畏之心。

    若是有大船,就登陸打你倭國。

    倭國使臣微微一笑,不說話了,他確實要告密。

    他還不知道吐蕃使臣在考慮登陸打他日本的事情,否則他會笑死。

    換成如今的大唐,那個李易說出兵打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大明守村人    如果時光倒流  傭兵1929  白骨大聖  人族鎮守使  我在大唐賣燒烤  
同類最熱
搜"帶着系統來大唐"
360搜"帶着系統來大唐"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