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從宋代流傳下來的裝裱錦看,有紫鸞鵲錦、倒仙牡丹錦、紫百花龍錦、柿紅龜背錦、方勝練鵲錦、八達暈錦、銀鈎暈錦等,但紋樣雖古,其實多是清代仿品。
乾隆時期開始,蘇州織造更是專為清宮書畫手卷特製的包首錦,顏色瑰麗、圖案豐富、寓意吉祥,這一時期手卷的包首開始變得精巧至極,用料更加豐富與華貴。
甚至青出於藍地繼承了宋代的「緙絲作」,例如故宮內府所藏清乾隆《御筆中秋帖子詞》,共計十卷,裝璜歷時數年,最終裝裱成一套,每卷形制、尺寸一致,包首與題簽均為緙絲,但每捲圖案紋飾各不相同,設色清雅別致,十分精美。
以前的周至在通過裝裱特徵推斷作品收藏全貌的時候,在這一點上是弱項,甚至四表舅都不擅此道,王老爺子和啟老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周至認識了蜀錦傳承人楊大師以後,兩人開始展開古錦復原工程,周至才算是補上了這個短板。
古代著名文人使用筆墨紙硯都是非常講究的,何紹基這幅對聯所用的紙張,叫做粉蠟箋,隋唐時期較為盛行,至清代成為常見的一種書畫專用紙。
粉蠟箋的製作工藝精細複雜,造價高昂,它將易於吸水的粉和有防水功能的蠟有機的結合起來,造出的這種紙色澤瑩亮,手感柔潤,不易受潮,書寫平滑,不易吸墨,並能防蟲蛀。
不僅保留了紙張易於書畫的特性,同時非常平整,富有光澤,可以經歷數百年而堅挺如新。
最早的時候,這種紙是用於寫聖旨,後來走入民間,卻變得更加考究,除了用藥物覆色以外,還常常加上了手繪紋樣。
比如繪畫花卉蜂蝶紋的,就叫花卉蜂蝶粉蠟箋,繪畫手繪雲龍紋,就是雲龍粉蠟箋,圖案本身也是分了等級的,有些紋樣,甚至只能皇帝使用。
何紹基的這幅對聯是寫在松鹿銜芝粉蠟箋上的,繪畫也符合乾隆晚期的風格,充分說明何紹基在這幅對聯創作時的鄭重。
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老頭一看周至審視對聯的手法,選擇審視的要素,以及檢查各處要素的順序,就已經知道面前的這位肯定是行家了。
雖然年紀實在年輕得過分,但是不能再當做外行,於是笑道:「剛剛算我失敬,小兄弟如若看得上,可以打個元爽折。」
這是老時間裏行內人才懂的黑話,來自「會昌九老」的典故。
相傳唐朝時,由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以上的友人在洛陽龍門之東的香山結成「九老會」,唐武宗會昌五年三月,他們在白居易家中(一說在洛陽香山履道坊)聚會,歡醉賦詩,作九老詩,繪九老圖。
從此以後,這個典故就成了中國書畫雕刻的一個重要題材,文玩行里的夥計都明白。
李元爽在九老裏邊排第八,所以老頭說的「元爽折」,其實就是按照標價打八折的意思,當然也有考較周至的意思在裏邊。
周至笑道:「伯伯,我在蜀都工美商場拿片兒,一向都是香山折。」
「哦?」老人有些訝異地看向周至:「軟片兒還是硬片兒?」
「軟硬都是。」周至笑道。
「我相信小兄弟不會誑人。」老頭也跟着笑了,甚至還把對周至的稱呼也換了:「這樣,我出一題,如果小兄弟答得對,香山折上,我再和小兄弟看一件好東西,算作謝過失敬之罪。」
「如果答不上來呢?」周至問道。
「如果答不上來,那我們就還是頭前那樣,如何?」
「那請伯伯講來。」
老頭笑道:「這陳列廳里,有兩件硬片兒我一直感覺拿不確實,小兄弟覺得該是哪兩件?」
江舒意和旁邊圍觀的人都感覺這老頭好不講理,這大廳里的東西非常多,具體哪件拿不確實,也是你老頭自己的事情,旁人從何知曉?
另外就算是周至說對了,你來個矢口否認,不也一樣可以耍賴?
不料周至卻一點不以為意,直接伸手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