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龐大的法蘭克的分列是註定的,查理曼大帝立下遺囑,將王國分給三個兒子。奈何兩個兒子竟先他而去,唯一健在的嫡出兒子虔誠者路易繼承大統。
路易有三子,洛泰爾、丕平、路德維希。
王國的分裂有着內部的重大因素,查理曼在世時的瘋狂擴張,使得亞琛王城已經難以指揮整個龐大王國。這時候將王國分成數塊分給兒子們,想必正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他們都得了實惠,想來兄弟們的矛盾就會消弭,再基於血緣的紐帶,他們也能共擊外敵。
查理曼已經制定了分裂王國的藍圖,繼位的路易在他的三個兒子要求下不得不繼續執行。
長子洛泰爾領最大的領土,是繼任的法蘭克國王和意大利王。
次子丕平領阿基坦,為王國南部之王。
三子路德維希領王國的西方和北方,是巴伐利亞兼薩克森之王。
虔誠者路易早早定下分裂王國的方案,兒子們已經在各自的領地里過上自己的日子,彼此間的爭鬥也消退很多。如果一直如此,路易也能以實質上的太上國王之姿平靜地過完餘生。
直到那個孩子的出生。
小兒子查理出生了,老來得子真是人之大幸。一開始,三兄弟不覺得自己的四弟有什麼特別的,直到國王老爹心血來潮決意加封老四,原本分給其他兒子的領地要割出部分給查理。
三個兒子勢力的平衡被打破,而父親親自撕毀了他定下的分過藍圖,兄弟們的權勢被削弱,誰能保證老父親不會心血來潮繼續割土?
難道小弟還能成為所有人的最大威脅?
內戰重燃,三個兒子囚禁了他們的父親和小弟查理,彼此間的軍隊繼續開戰了。
為了在戰場上撈取更多戰果好在談判桌前有底氣,他們竟都在尋找外部的援軍。
卻說法蘭克王國內戰,這與北方的波羅的海世界有何關係?
關係可就太大了。
或者說,拉攏丹麥人加入自己的勢力增強軍力,再不濟也可打擊其他兄弟的實力。路德維希就是這麼做的,他是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的王,拉攏丹麥他有文武兩套打發。
埃斯基爾的確是自願去丹麥和更遙遠的地方傳播信仰,只是這麼做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否則他如何有錢在海澤比建立修道院、養育教育那些奴隸小孩呢?他背後的金主正是尚未稱王的王子路德維希。
如果靠着信仰征服全部的丹麥人,自己搖身一變就成了全丹麥領主,屆時再在這裏招募一支悍勇大軍,橫掃兄弟們成為全法蘭克之王也不是不可能。路德維希實則非常清楚丹麥人是難以馴服的猛獸,不過只要馴服了就必是戰爭時的極好傭兵。
這是一套的「文」的策略,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基於埃斯基爾傳回來的書信,路德維希赫然獲悉了「羅斯公國」的存在。
「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公國,一個非常年輕的公爵,一支令丹麥人束手無策的大軍。年輕的羅斯公爵親手殺死了丹麥王,造成了丹麥的大混亂」
信件描述的內容過於離奇,路德維希覺得埃斯基爾就是在吹牛,他還聲稱在極北的地方傳播信仰的工作頗為順利云云,聲稱距離感化年輕的羅斯公爵只有一步之遙。
「呸!這是缺錢了。」
給埃斯基爾資金這件事路德維希頗為大方,而且他獲悉現在的丹麥確實群龍無首,使得曾經不好辦的事變得好辦起來,就比如海澤比的修道院一切順利,很多丹麥當地人已經接受了洗禮。
不過單純靠着「文」的策略取得勝利還是太慢了。
這種時候,他麾下的前丹麥首領哈拉爾克拉克主動請纓。
「給我一支軍隊,我帶着兄弟們回到故鄉。你封我做丹麥公爵,我尊你為王,我會令整個丹麥接受洗禮,為你而戰。」
可是哈拉爾克拉克已經上年紀,此人失勢後不過是帶着幾十名親信做傭兵。路德維希不想用此人,其人在丹麥名聲不佳,就算放他回去這在丹麥人看來等同於法蘭克的戰爭行為。
路德維希的回絕十分果斷:「你已經老了,你的侄子霍里克克拉爾松卻在弗蘭德斯。比起你,他更適合去丹麥做首領,而且他有這樣的實力也有這樣的意願。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