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黃河站是華夏在北極圈之內設立的唯一一個極地科考站,也是華夏繼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之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
不過要說起黃河站來,還就真頗有一番曲折。
事實上,黃河站之所以能夠在斯瓦爾巴特群島的新奧勒松建設起來,必須要感謝國內的高登義教授。
其實,斯瓦爾巴特群島這個名字在1991年之前對於華夏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或者說,華夏人把這個華夏原本也應該擁有主權的地方遺忘了整整六十六年的時間。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和英國人先後發現了斯瓦爾巴特群島,這個擁有着眾多鯨魚和海象的群島就開始進入到世人的視線。
到了1858年,芬蘭人在這個群島上發現了大量的煤礦資源以及其他礦產資源,這個群島立刻就引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覬覦。眾多歐洲國家的人開始進入到這個群島,挪威人、俄國人、英國人、德國人、瑞典人、丹麥人,等等等等。但人口數量最多的還是俄國人和挪威人。
這些人在斯瓦爾巴群島上先是捕獵鯨魚、海象、海豹,然後慢慢的開始挖掘島上的礦產資源,並逐漸的形成了一個個的移民城鎮。包括朗伊爾城、巴倫支堡、斯韋阿格呂瓦、新奧勒松以及前蘇聯建造的、到現在已經完全撤空的死寂小城普拉米登,都是那些歐洲移民當初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上建立起來的居住地。
若從人口數量及實際行政管轄的角度來看,挪威和俄國所佔的分量似乎更重一些。但是挪威畢竟國力有限,俄國當時又正處於革命與內戰時期,無暇西顧。這對於不願意放棄斯瓦爾巴群島利益的歐美列強來說無疑是個最好的歷史時機。於是各國急忙展開穿梭外交,你來我往,討價還價,運用許多的「主義」與「原則」,經過無數個回合,終於達成了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條件。
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意大利、荷蘭及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即斯瓦爾巴條約。1925年,華夏、前蘇聯、德國、芬蘭、西班牙等33個國家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斯瓦爾巴條約的協約國。
該條約使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非軍事區。條約承認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該地區「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主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範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
也就是是說,作為該條約的締約國,華夏在1925年就已經在歐洲取得了一塊飛地,華夏人完全有權力隨意進出斯瓦爾巴特群島,同時也有權力在那裏修建自己的前哨基地。
但可惜的是,這個條約被遺忘了。新華夏建國之後,並沒有想到還有這麼一個對華夏極為有利的條約。
一直到了1991年,高登義教授應邀去挪威進行極地科考行動,並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的y?葉新教授贈送的《北極指南》中看到了《斯瓦爾巴條約》的英文版。
後來,當高登義教授把《斯瓦爾巴條約》帶回國之後,華夏這才知道自己的國家竟然在北歐還擁有這麼一塊飛地。最終,華夏憑藉着這份條約,於2004年在新奧勒松建立起了黃河站。
也就是眼前這座原本由王灣公司的礦工居住的宿舍樓改建而成的極地科考站。
這座樓是新奧勒松少有的用鋼筋混凝土建造起來的建築物,這座樓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建造起來之後是給王灣公司的礦工們當宿舍用的。後來華夏和王灣公司簽署了租賃協議,才把這幢樓改建成為了黃河站。
所以這幢樓並沒有什麼氣派的大門,如果不是門前面蹲着兩座漢白玉的獅子,楊靖和格格真的是很難相信這就是黃河站的大門——大門僅僅是一扇單門,和普通居民家中的門沒啥區別。
在賀蕊的帶領下,楊靖和格格剛要推門而入,大門就被打開了,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打着哈欠皺着眉頭走了出來。
賀蕊看到這個年輕人就問道:「趙斌,你這副表情的,莫不是又被李站長給尅了?」
趙斌無奈的雙手一攤說道:「賀姐,你就別調.戲俺了......唉?賀姐,這兩位是國內來的遊客?」
「嗯,我的大學同學,正好路過這裏,就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