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282章 宮裡宮外(圩一)板蕩識誠臣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

    南廡房裏閣臣們議事至此,劉平總算帶來了皇帝的宣召,宣召內閣諸位閣臣立刻至御前覲見。閣老們三三兩兩對視一眼,都猜測皇帝應該是找好了理由可以幫鄭皇貴妃脫身事外。不過皇帝找的理由到底能不能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大家還是要先去了才能知曉。

    不多時,六位閣臣再次回到西暖閣外求見,陳矩奉口諭將他們迎了進去。一進門,諸位閣臣便聞到一股藥味,略一掃視,果然發現御塌旁的桌子上放着一個銀邊瓷碗,碗中還有殘留的藥漬。

    眾輔臣在王家屏的帶領下先向皇帝問了安,說了一些祈福和安慰的話,皇帝倒也沒什麼意外的反應,只平平澹澹地表示了一下「眾愛卿好意朕已盡知」,便將話題轉到了事件本身。

    高務實注意到,朱翊鈞此刻面色的確稍顯蒼白,不過精神狀況看起來倒也並未太差,甚至其目光看起來還時不時顯得有些凌厲——這卻不知為何。

    「勞諸位愛卿為朕擔憂,不過現在已經沒事了,諸位愛卿可以放心。」朱翊鈞環顧閣臣們一眼,平靜地道:「今日之事,事出意外,這一點是方才太醫們會診協商過後的結論,朕不希望外廷將來仍對此事有其他揣度,更不希望民間對此出現什麼流言蜚語。」

    咦?

    高務實有些意外,心說難道皇帝就打算這樣強行將此事壓下去?要是這樣的話,恐怕事情最後的發展未必能讓您如意啊。

    要知道像這樣的事,說服閣臣倒也還算容易,但科道官們可就遠不如閣臣好說話了,您雖然貴為皇帝,但如果不拿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來,這些言官豈能輕易就範?

    嘿,人家可是奉着太祖皇帝旨意,就靠抬槓吃飯的呢。強壓言官不讓開口?這樣的狠活兒,那可是連您的皇爺爺世宗嘉靖帝都翻過車呢!

    這個道理顯然不只是高務實懂,在場諸位閣老哪個不懂?


    果然,首輔王家屏立刻表示反對,道:「自古及今,流言蜚語皆是朝廷大敵,皇上對此慎重,臣以為自無不妥。然則歷代治謠之法無外乎數種,其中最是無用甚至有害的,便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最善者,則莫過於『聽歌謠於路』。臣願陛下慎之、思之、勉之。」

    其實王家屏這話有點刻意拔高,不過這卻是文官們習慣性的做法。不只是文官們已經習慣,事實上連皇帝們也都習慣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某種成功的pua。

    之所以說王家屏這番話實在刻意拔高,原因是他在這裏偷換概念,將皇帝口中的「流言蜚語」實際上等同於「讖緯」、「童謠」去了。

    要知道,一旦等同於「讖緯」、「童謠」,那可就是大事件了。當然,他這個概念偷換確實也很隱蔽,尤其是在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時代。

    謠言這個詞,起初的意思是指民間流行的歌謠或諺語,即民歌或民諺。隨着社會的發展,這一含義逐漸衍生為指無根據的傳聞或憑空捏造的話。在古代,傳播謠言的方式大致就是兩種:讖緯和童謠。

    因此,王家屏這話雖然是拔高,但關聯性和指向性確實沒錯,皇帝也很難想到去否決這種關聯性和指向性。

    讖緯是占卜家預示吉凶用的一種用語,「讖」指秦漢間儒家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

    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對很多事物充滿了好奇,但苦於找不到事物出現的動力、機制,因此常把解謎託付於從事占卜的巫師身上。無論是天氣,還是國家大事,很多都會依靠占卜來決定。當然,大多數占卜的結果到最後都被驗證為錯誤的,因此這些占卜結果也就是謠言了。

    童謠則是一種相對更容易受控制的傳播方式,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會將謠言編成兒歌的形式,教會小孩子廣泛傳唱,從而蠱惑人心。

    除了《三國演義》裏李儒搞的那個「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之外,明朝人更加熟悉的例子,則是一起發生於元朝末年的奇事。

    說是元朝末年,社會動盪,各路農民軍紛紛起義造事,朱元章也參與其中。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大都街頭突然傳起了一首童謠:「一陣黃風一陣沙,千里萬里無人家;回頭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馬。」

    三



第282章 宮裡宮外(圩一)板蕩識誠臣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宦海龍騰  東唐再續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白夜浮生錄  從特種兵開始的神級背包  鮫行天下  路人甲穿越記  
同類最熱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