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人!
林強生把他們請來就是為了想讓兩位教授出出主意,怎麼才能讓東星的機械加工精度不斷提高。給東星公司的科技發展戰略找一條出路。
國外也是不斷提高加工精度的,雖然沒有工業母機一說,但實驗室的那四台設備實際上就是東星公司的母機!
現在母機沒有了,以後的路就要完全靠自己探索了。上午的時候林強生心裏發狠。想着就算磨也要磨出高精度來,但實際上當然沒有那麼簡單,超精密和高精密加工技術是不可能純靠人工磨出來的!
機械設備的加工精度只會損失而不會增加,1/100毫米精度的機械只能加工出誤差在1/100毫米以上的工件。所以,即使在不考慮組裝誤差的前提下,使用中等加工精度的機械加工的零件組裝起來的機械。也只能達到較低的精度,要生產組裝成中等精度機械的零件,只能使用高精度的加工機械才能製造出來。根據這個道理,要製造高精度加工機械,只能採用超高精度的加工機械。
這就出來了一個問題:所謂「超高精度的加工機械」又是如何加工製造出來的。
答案可能讓人感到意外,「超高精度的加工機械」是用人手造出來的。
一提起「精度」,很讓人聯想到「電腦」、「數控」什麼的技術名詞,實際上,精度和那些時髦名詞無關,在那些時髦名詞出現以前,人類就已經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了。
對加工用機械的精度影響最大的是導軌部分。機械的運動部分是被導軌限制的,導軌的精度就直接決定了機械運動的精度。
超精密機械導軌的滑動面被稱為「絕對平面」,要求精度在1/10000毫米以上,沒有任何機械能夠加工這種絕對平面,只能用手工的方式加工。
見過高精度機床導軌滑動面的人,都知道那個所謂「絕對平面」不是一個光滑的鏡面,而是遍佈了有規律的花紋的平面,那些花紋就是做出這個平面的手藝人的鏟刀留下的痕跡。
當然,人的參與是很主要的但並不是全部,超精密加工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工程科學。它是利用近代的各種先進科學技術成就使機械加工精度提高了1~2個數量級。80年代初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已經達到01(100納米)、001微米(10納米),並正在向0001微米(1納米)邁進。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超精密加工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它不僅能適應發展尖端產品,如汽車、家電、it電子等高新技術,而且在現代武器的研發上應用廣泛,且能帶動一般機電產品由低擋向高擋升級換代,是國家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
因此,國外對超精密加工技術極為重視。美、英、日等國把超精密加工技術視為自己科技發展戰略的生命線,並作為絕密技術對外嚴加封鎖!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德國對東星公司所做的了,林強生甚至還要感謝有美國人的干涉德國商業部門沒有做出對東星公司採取制裁懲罰性政策,那個後果就更嚴重了!
那麼,東星公司的發展又離不開超精密加工技術,如果現在不開始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就會步步受制,最後技不如人輸掉市場!
情況非常嚴峻,隨着改革開放國外的大量低端技術產品湧入國門,這些廉價技術產品在國內賺走了大量利潤。反過來外國人把從中國賺來的錢再投入技術研發,人家的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們的市場卻充斥了大量的低技術含量產品,自己的產品卻沒有競爭力漸漸退出市場。
這種最壞的情況一旦出現,不但讓國內充斥了低端產品,而且還為人家的技術升級提供了金錢,而且這樣還扼殺了國內科技進取的腳步。廠家賺不來錢就搞不了技術研發,沒有技術研發就永遠得買着人家的產品,接受着人家的技術。
長此以往下去中國就會走上一條被動的引進再引進的道路,被國外的技術扼殺了自己科研積極性後,中國市場只能成為外國技術的天下!
還有對東星公司來說,沒有超精密加工技術就更別提研發什麼技術含量高的晶片製造設備了,像什麼光刻機、高清晰液晶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基片等等,一切都是妄想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