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

第2493章死不起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其原因,未必是這些人超前感應了在孝經當中所提及的『善事父母』,而是因為那時的人相信靈魂不滅。

    求長生,求復生,死為不滅,靈魂永存。

    這才是厚葬出現的主要原因。

    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前,認為先祖死後靈魂不滅,仍能禍害或保護子孫,干預人事。在這一觀念影響下,喪葬習俗中就自然出現了厚葬現象。

    既然是認為人死後靈魂有知,活着的人便不惜重金厚葬死者,去換得自己心靈上的安危,相信自己在死後也能富足與安寧。生者無愧,死者欣慰。在這種觀念和心理的影響下,厚葬便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習尚,並久盛不衰。

    厚葬起初之時只是『陪葬』。

    也就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將原本生前最為喜歡的,最為珍貴的物品,和死者一同埋葬,寄託哀思,也為了在心中相信死者依舊可以在地下繼續擁有其珍愛的器物,或是人和動物,這習俗和『父母』其實起初沒有多少關聯。

    因為在早期的墓葬之中,就有年幼的孩子身邊也封存陪葬了大量器物的。難不成這孩子也是因為有孩子為了『善事父母』才厚葬的?

    『此乃本末倒置是也!』管寧侃侃而談,環顧於眾人之間,神色之中透着一種不容分說的確定之色,『孝與不孝,絕非厚葬父母與否而定!』

    『若人子平日不行孝道,唯父母死後設祭嚎哭,典禮十里,重金殯殮,便可謂盡孝乎?』

    『生而不得養,死後方以臧,可謂君子乎?』

    『孝重於心,而非其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守孝之禮,乃寄哀思,然有釣名之輩,以慘絕之舉,侵削之行,摧殘自身,以示孝道,此等極端守孝之風,未免有些過為已甚!』

    『更何況,昔日孝文之時,臨邯鄲道意慘淒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唯有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郄;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孝文遂稱善,終薄葬於霸。』

    『如今且看,長安各陵皆有盜!』


    『赤眉等眾數十萬人入關,燒長安宮室市里,民飢餓相食,死者數十萬,長安為虛,城中無人行。宗廟園陵皆發掘,唯霸陵、杜陵得全!』

    『厚葬非為孝,沽名釣譽乎?又引賊盜侵擾,至先靈於九泉亦難安眠!此等便可稱之為孝?其可怪也歟!』

    『既治孝經,當求正解!』

    『至今日起,正孔先賢本意,孝於平日,乃重敬養!』

    『絕非待死後方厚葬而為孝!』

    管寧侃侃而論,旁徵博引,加上長安各陵的命運其實就在眼前,引為實例,確實是很有一些說服力。

    管寧在他十六歲時失去了父親,其表兄弟都憐憫他孤獨貧困,表示願意贈予他用來給其父親治喪的費用,管寧全都推辭沒有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財力為父親送終。這在大漢厚葬之風當中,不可不謂勇氣非常。

    要知道那個時候管寧才十六歲!

    管寧直言,表示孝的本質與厚葬毫無關係,同時也表示孔子對於孝道的表述當中,也沒有說要進行厚葬的,只是說要符合『禮』。

    對於什麼才是符合孝道的『禮』,管寧表示最為主要的是『敬』和『養』。『養』是盡孝的外在表現,而『敬』是於內心當中的前提,是孝得以實現的根本保證。養只有在心中存有敬意的前提下展現於外,才能稱為孝,孝是敬之心與養之行的結合。

    『養』而不『敬』,同樣也不能稱之為『孝』,首先應該是要有敬心,然後才考慮孝行能否真正得到落實。

    管寧大肆批判如今世俗之風,『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根本就不是『孝』,而是沽名釣譽之人,利用父母喪亡來給自己塗脂抹粉,沽名釣譽,並且脅迫着他人也要一同如此,導致整個社會風俗畸形,對於這樣的現象及其憤慨。

    一石激起千層浪。

    因為管寧所宣稱的這一點,確實是當下之痛!

    其實在當下,也有不少大漢之民因病返貧,因喪貧困的,這其中不僅僅是寒門子弟,也包括很多普通百姓。

    若不厚葬,就是不孝!



第2493章死不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斐潛小說    武神主宰  萬古丹帝  道界天下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同類最熱
搜"詭三國"
360搜"詭三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