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以示武於眾耳。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請戰者乎?此乃司馬懿因將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眾人。今又播傳此言,欲懈我軍心也。」
例子擺在這裏,額爾德木圖之所以不敢照司馬懿故計辦理的理由也就明顯了。魏國朝廷當時能人眾多,辛毗一眼就看出司馬懿是要借朝廷之力來穩定軍心,於是勸說曹睿遂了司馬懿之意。
然而順義王王庭的有智之士哪裏比得了當時的魏國朝廷?恰台吉若是沒死或許還能看出緣故,但恰台吉不在了,余者是否有這般能耐那可難說得很。萬一父王一看戰書就准了,甚至聽說之前的損失之後父王自己就大怒了,那可如何是好?
布日哈圖能出此策,不可能沒有後手,要麼他會讓圖們領軍早早趕回察罕浩特,而來回傳令通報再去追趕的土默特軍連馬毛都見不着一根;要麼乾脆讓察哈爾大軍找個地方守株待兔,等土默特軍追過去馬上又來一次青城伏擊戰。
發生後一種情況自然是個悲劇,但就算是前一種也大大的不妙,相當於他額爾德木圖明擺着被人戲耍了。
要知道,青城之戰還可以說任誰都沒料到圖們會在如此廣大的戰場上玩一手聲東擊西,敗了也不能全怪他額爾德木圖一人,但如果像這樣當面被耍,那可就真是威信掃地,恐怕今後都沒臉帶兵了。
不過,這樣的尷尬僅僅持續了兩天,到第三天上午的時候便有人給他解了圍。
幫他解圍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老師高務實。
高務實送來了三封書信,分別寫給郭有光、額爾德木圖和高江。
郭有光的職務是分守大寧參將,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大寧守將。此人是府谷人,顯然屬於宣大系將領,高務實寫來的私信對他而言,其效力估計也就僅次於聖旨了。
高務實的這封信並沒有讓他難做,甚至從很大程度上還減輕了他的壓力。高司徒在信中「提醒」他當心察哈爾可能使用調虎離山之計,並「建議」他排除干擾,堅定固守,一切等曹總戎大軍抵達之後再行討論。
至於給高江的信,高務實的語氣自然就沒那麼客氣了,先是不留情面地降級,然後准他戴罪立功——不過並不是讓他出城作戰,而是先安排撫恤傷亡人員及一切善後事宜,然後認真總結此戰傷亡過大的原因,並提出他的解決建議。
關於這最後一條可以多說兩句,這種戰後總結是京華的一貫做法,來源不必說,顯然是高務實照搬的pla經驗。根據京華多年來的習慣,無論仗打得多好、多壞,戰後都必須做總結,好的方面要記錄下來作為優秀傳承,壞的方面也要記錄下來作為前車之鑑,想出解決辦法並在將來加以避免。
在給額爾德木圖的信中,高務實則明確提醒他不可因怒興兵,更不得以任何名義裹挾明軍或京華騎丁隨征——當然,話還是說得相對委婉的。
按照高務實信中的分析,認為土默特軍此行的損失已經較大,不具備正面對決察哈爾全軍的實力,即便加上京華騎丁也未必能討得到好處。至於明軍方面,一來大寧城守軍以步兵為主,二來雙方未曾有過戰術級的配合,面對強敵聯合出征,除了互相壯壯膽色之外,幾乎毫無意義。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察哈爾軍中有布日哈圖在,明軍步兵如果出戰人數不少,他們大可以想辦法兜圈子,如果聯軍始終一起行動,那必然追不上察哈爾軍,但如果聯軍追着追着步騎脫節,那察哈爾就無論想打誰都可以打誰了,聯軍這個「聯」根本沒有發揮作用。
高務實信中是這樣說,但以額爾德木圖對自己老師的了解,很快便猜到老師是在為他「卸擔子」。
事實也是如此,高務實知道青城一戰的失利肯定會影響額爾德木圖在軍中的威望,以其在土默特的地位而言,很難不為了面子而去找回場子,但損失四分之一兵力的額爾德木圖要想逆襲擊敗士氣高漲的察哈爾軍,那顯然難如登天,因此乾脆將他限令在大寧城中修整待援。
除此之外,高務實還在信中要求額爾德木圖立刻將消息告知其父把漢那吉,並以「欲報此仇,不在今冬,何如開春再議」來暗示。
額爾德木圖把信看了三遍,終於想明白了老師的全部意思。他既鬆了口氣,又不禁心下慚愧,為自己初戰便給老師的名聲抹黑深感後悔。